情绪波动与慢性病的关联 1. 抑郁和焦虑可能加重脑卒中风险 许多患者在神经内科检查无果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头疼、眩晕、行走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脑卒中患者如果伴有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会极高。因此,在卒中后的两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建议患者在治疗中风或康复期间,接受心理疏导或治疗。 2. 急躁易患冠心病和高血压 具有雄心勃勃、竞争性强、追求完美、急躁等性格特点的人,患冠心病的比例较高。此外,焦虑症也可能导致胸口疼痛等症状。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压升高,而在放松时血压正常。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心理科的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全身放松,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变化,达到降压目的。 3. 敏感、孤独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安静、敏感、情感不易外漏,有洁癖、求全及刻板。这种性格往往是慢性疾病病程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应保持畅快的心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以保持身心健康。 4. 被动、消极增加胃肠道疾病发病率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性格特征大多比较被动、好依赖、顺从,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创造性。这些性格特点会增加消化系统的发病率。胃肠道是最能表现出情绪的器官之一,精神疲劳、睡眠不足、进食不定等情绪表现往往与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寻求心理精神科的帮助,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 如何保持心情美丽: 1. 不要成为受害者:接受问题,关注当下的美好,不要活在过去。 2. 提升自己:用积极的事物替代负面情绪,如观看喜剧、与了不起的人沟通等。 3. 出去走走:享受大自然,安抚神经系统,让生活更加明媚。 4. 度过坏心情:保持明智,让坏心情走开,不再停留在负面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