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这个词汇听起来似乎有些贬义,然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迎合却常常是他们试图接近父母、获取关爱的无奈之举。特别是在迎合者的童年早期,这种方式几乎成了他们与父母建立联系的唯一桥梁。
在天涯杂谈的一篇帖子中,我读到了许多被称为“愚孝”的迎合者故事,其中大多数是女性。这些女性的父母往往重男轻女,对儿子宠爱有加,而对女儿却显得漠不关心。对于这些女孩来说,她们发现,通过奉献自己,无论是为父母还是为兄弟,都能让她们更容易地接近父母。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以我的好友茜茜为例,她在家中排行最小,理应受到最多的宠爱。然而,因为妈妈怀孕时期望的是个儿子,茜茜的出生似乎让父母感到失望。因此,她从小就被父母忽视,而其他三个孩子却享受着父母的溺爱。
为了在这个家庭中获得一席之地,茜茜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务重担。生炉子、买菜、摘菜、做饭和打扫卫生等琐碎事务成了她的日常任务。这些家务活计,她的姐姐和哥哥从未涉足。茜茜之所以如此勤劳,既是父母期望的结果,更是她自己的主动选择。她深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换取父母那微不足道的关注。
然而,这种看似无私的奉献背后,却隐藏着茜茜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愤怒。她渴望父母能够分给她一点爱,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她也愤怒于父母的偏心与冷漠,为何她做得如此出色,却依然得不到他们的爱。
遗憾的是,茜茜的父母并未因她的付出而感到愧疚。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茜茜应该做的,甚至在她偶尔想要休息时,还会对她进行训斥和体罚。对茜茜而言,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父母的这种态度让她感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更加无足轻重。
由此可见,当父母对一个孩子表现出冷淡与忽视时,这个孩子往往会发展成为迎合者,试图通过奉献自己来换取那渺茫的关爱。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只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困境,因为他们所渴望的关爱与认同,始终难以从冷漠的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