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青少年已然不再是昔日那张纯净无瑕的白纸。他们身处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内心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年轻的心灵,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编织的纷繁网络中挣扎、探寻,其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犹如一张张错综复杂的网。
一、扭曲的攀比心理亟待矫正
曾听闻一位小学教师无奈地诉说,她们学校的学生压岁钱数目惊人,平均至少五百元,有的甚至高达数万。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不仅扭曲了金钱观念,让亲情、友情的真挚与压岁钱的多少挂钩,更催生了不正常的消费观念。孩子们竞相挥霍,以炫耀为荣。请客吃饭、讲排场成了他们“交际”的必备手段。有位学生因今年压岁钱收得少,竟谎称参加培训班需要学费,从家长那里骗来两千元用于请客吃饭、唱歌。当家长发现真相后,他竟理直气壮地表示,别人请了他,他当然也要回请。
面对孩子们之间比吃、比穿、比家庭的攀比现象,我们在探讨其成因的同时,更应深入思考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这种扭曲的攀比心理得以矫正。
二、逆反心理需细心疏导
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本里流露出了对母亲的厌恶和叛逆。据了解,这位孩子的母亲受过高等教育,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导致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弹簧效应”,即压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显然,“望子成龙”的主观愿望并未能实现“种瓜得瓜”的客观效果。
同样地,孩子们对于老师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他们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热爱,取而代之的是对老师的不屑和侮辱。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与“望子成龙”的家长心态如出一辙,都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应该尝试换位思考,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矛盾性格需引导归一
一位初一女孩向记者坦言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时常无法自控地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如贪玩、与父母顶嘴、大手大脚花钱等。然而,事后她又会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矛盾的性格在当今青少年中并不鲜见。
心理医生指出,当代孩子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过度溺爱孩子,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缺乏对他人的体谅和克制力。这种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缺乏正确引导的结果。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肩负起责任,认真分析孩子性格中的矛盾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