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就开始哭,到了后来,人们常常用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的因悲伤而抽泣,有的因喜悦而哭泣。然而,心理学家最近表示,容易哭泣的人往往有忧郁的气质,应注意心理健康保护。
过度哭泣会导致心理失衡
哭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神奇礼物,但如果过度哭泣,就会瓦解我们的心理防线,就像林妹妹一样,天天顶着一双桃花眼,不仅不好看,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人之所以容易哭,是因为他们天生比较敏感,具有忧郁的气质特征。这些人更容易受到哭泣的影响,会破坏他们的心理平衡,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长时间的哭泣不能缓解情绪
虽然哭是表达内心感受的有效方式,但南佛罗里达大学和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1/3的人在哭过之后没有感觉到解脱,1/10的人在哭过之后感觉更糟。如果哭的时间过长,患焦虑症、狂躁症、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还容易出现精神疲劳。因此,专家建议,哭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15分钟之内。
另一方面,有些抑郁症患者被病情所控制,哭得很厉害。他们通常默默地哭,而不是嚎啕大哭,这是抑郁症发病的典型标志。因此,如果你发现有人连续两周情绪低落,经常偷偷哭泣,你应该警惕,这种哭泣可能是抑郁症的病理表现,你应该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哭泣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无节制的哭泣不仅对视力不好,而且对心理健康也不利,会导致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抑郁症的问题,请随时咨询本网站的在线心理专家,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