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长期 免费
立即测试
本节介绍的两个量表是要区分短期、可能为一过性、境遇性的孤独(称为状态性孤独)和长期、特质性孤独(特质性孤独)。
Gerson&Perlman (1979)研究了长期孤独、境遇性孤独或无孤独女大学生的交流技巧。为做出这种区分,用1978版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 et al,1978,见上一节)检查两次,一次的指导语为“你在最近的两周内多少时间有此感觉?”,另一次为“你一生中多少时间有此感觉?”将全部受试按两项得分高低分别分为上1/3、中1/3与下1/3三组,非孤独组(n=14)最近(均值=28)和通常(均值-29)孤独得分都位于下1/3组。境遇性孤独组(N-19)最近(均值一52)孤独得分位于上1/3,而通常(均值=34)孤独得分位于下1/3。长期孤独组(n=23)的最近(均值=55)和通常(均值一60)孤独得分都在上1/3段内。
Shaver等(1985)在大学新生中进行了一次纵向研究,始于学生夏季人学前,并在第一学年的秋、冬、春三个学期复查。他们编制了两个平行的量表,每个表包含12个条目,9条来自UCLA修订版(1980), 3条来自NYU孤独量表(Rubenstein&Shaver, 1982).之所以加上后面三条是因为它们直接提到孤独,而UCLA未如此做。从UCLA借用的条目为五级Likert评分。其中4条正序,4条反序。每个NYU条目都有自己的五分评标准。状态评定指导语是“最近几天”,特质为“最近几年”。两个表的分值均可从12到60分。
Gerson&Perlman在明尼苏达大学筛查了300名女大学生,发现“例可纳人研究。Shaver等在丹佛大学研究了400名新生,但只有1“名完成全部四次测试,并加人状态一特质分析。
内部一致性:Gerson&Perlman未报告其量表的α系数。但由于 UCLA表本身内部一致性好(a>0.90),因而该表亦应不错。Shaver等的量表在9个月中进行四次测试,每次的α系数均在0.88以上。
重测:Gerson&Perlmen末评价其重测信度。Shaver的两个量表重测信度不一致,但与理论期望一致(特质性孤独较状态性孤独更稳定)。约两个月重测一次,特质性孤独相关为0.77-0.83,状态性孤独相关为0:29-0.64。象预期的一样,受试从家里来到学校这段时间里,状态性孤独变化最大。
聚合效度:Gerson&Perlmen预测,状态性孤独者较特质性孤独者或非孤独者表达得更充分,这已被研究所证实。受试的表达程度与Beck抑郁问卷得分在特质性孤独与非孤独受试中有显著负相关(即在两类受试中的抑郁患者表达能力差),但在状态孤独受试中几乎为零。总的看来,状态性孤独者努力尝试与人交流,在交流中也更主动,而特质性孤独者则否。
与预期结果一致,特质性孤独与社会技巧拙劣,应付能力差以及归咎于社会性失败相关显著(r=0.31-0.49,P<0.001)。状态孤独也与社交技巧有关(r=-0.46一-0.64),在秋季测试中尤其明显,此时受试者正在尝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离散效度:如上所述,在这两项差别很大的研究中,状态与特质性孤独与其它变量的相关各不相同,与理论预期的离散方式相一致,但两者亦有显著相关(在Shaver等的秋季测试中r=0.40;春季测试中r=0.60)。
这两个量表均需进一步测试与修订。正是由于对状态与特质性孤独的区分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才把它们放到这里讨论。例如,有研究显示,“孤独”者社交技巧不良,不能遵守自我坦露(Self-disclosure)原则,并采用自我挫败的归因。由此看来,孤独者一般具有严重的社交与心理缺陷。假如这类缺陷主要为特质性孤独者所特有将会如何呢?采用大多数的孤独量表能把那些人从状态性孤独者中区分出来吗?另一方面,Gerson&Perlman的研究还揭示出,一部分状态性孤独者有尽力与人交往的倾向。在以后的研究中如果做出状态一特质的划分,那么对孤独与孤独者的行为与心理差异的研究将会更确切,更完美。
Gerson&Perlman特质状态量表(作者用词为“长期”与“暂时”)直接以UCLA为基础,此处不再重复。下面是Shaver等的量表。
指导语:下一节中,上述项目重复出现,请按您最近几年的情况回答。请指明您对每个陈述同意或反对的程度,据此选择一个回答。1=完全同意,2=同意,3=不确定或既赞成又反对,4=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社交,人际]
请不要泄漏个人信息,遵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被系统自动屏蔽。汉程网不会在评论或私信中索取财物,请勿相信,以防受骗!
点这里开始评论...